心目影院嘎达梅林

发表日期:2015-09-1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嫩江县老科协卫生分会  才宝国
自古以来 ,“民以食为天”。近年来,假冒伪劣、变质、添加有害元素食品不断流入市场,而且屡禁不止,食品安全已成为消费者备受关注的问题。就此问题,嫩江县老科协卫生分会组织部分在我县享有一定威望的老科协卫生分会会员,通过走访相关部门及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对我县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食品生产加工、经营、餐饮行业的基本状况及各相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现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31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55家,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业户1427家,食品添加剂销售单位3家,餐饮服务单位570家,学校食堂8家,畜禽屠宰企业4家,奶站9家。食品生产加工、经营、餐饮企业呈现点多、面广、分散的状况。通过走访调查相关单位,了解了各相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明确分工
首先成立了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任主任,药监、卫生、公安、工商、质监、农业、畜牧等各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食品安全委员会,领导全县的食品安全工作。
制定了《嫩江县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及《嫩江县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操作手册》,明确了全县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并且使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达到了科学规范、快速有序。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强化了食品安全工作“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严格各有关单位的监管责任,直接到岗位和人头。
突出重点,加强监管,专项整治
一 是整顿农产品源头污染;二是整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三是整顿食品流通环节;四是整顿餐饮消费环节;五是开展了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 六是开展了问题乳粉查处工作;七是加强了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八是加大载体建设力度,努力营造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良好社会氛围;九是完善食品安 全基础监管,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二、 目前我县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 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放心肉”质量无法保证。由于有关部门对畜禽屠宰的黑加工点监管不到位,“私屠滥宰”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畜禽肉类经营户存在“检一头, 卖两头”的现象,部分病畜禽肉经黑加工点加工后流向了市场,部分业户为了赚“昧心钱”,将未经检疫的病畜禽肉摆上了摊床,给识别能力不强的消费者健康带来 了巨大的危害。
(二)、 不安全“小食品”流向市场 ,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特别是儿童的身心健康。由于对食品加工及流通经营企业监管不到位,部分劣质“小食品”流向了市场,对无自我保护意识差的儿童身心造成了 巨大的伤害,部分儿童食用后可能导致“铅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化学添加剂中毒”等疾病,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甚至会造成了终身伤害。
(三)、广大市民的“菜篮子”质量安全把关不严,“国家标准”难以保障。我县流向市场的青菜,从进货到批发到零售,有关部门都没有对农药、化肥残留量进行检测,均无检验、检测证明,直到蔬菜端上餐桌,消费者也不知道自己的肠胃经历了农药、化肥的“洗礼”。
(四)、 饮用水质量难以保证。一切食品加工都离不开水,生活饮用水的安全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县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存在诸多问题但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如自来水管道老化生锈直接影响水质,自来水没有按国家要求加氯制剂消毒,水质监测数据也不向老百姓公开。肉不“放心”可以不吃,水不“放心”却不能不喝。
(五)、 根据国家权威部门检测,市场上出售的部分食品越鲜、越白、越亮就越不安全。面粉可以加漂白剂;苹果可以打蜡抛光;动物内脏可以用甲醛、盐酸保鲜。这些都是 工业用的化学产品,严禁食用的,食用后对人的危害是极大的,但是,这些问题很多老百姓不知道,食品安全监管的有关部门没有监管到位,没有及时向群众宣传到 位。
(六)、我县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农村专兼职食品安全队伍还不健全,分散在广大农村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馆生产经营还不规范,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还时有发生。
(七)、食品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食品从业人员不断增多且素质参差不齐,食品行业自身管理意识薄弱,对《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知识自身掌握不到位,对承担法律责任的认识不足,从业期间经常出现违法和躲避检查等现象,阻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
(八)、 食品安全监管需进一步规范。目前,我们现有的监管方式和技术手段,不能从根本上完全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工艺简单、设备简陋、生产环 境较差、卫生不达标,随意添加食品添加剂,食品质量得不到有效监管。同时,季节性工地食堂、流动摊贩等部分环节出现“盲区”和“死角”,客观上给餐饮和食 品安全留下隐患。
三、对我县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建议
(一)、 为了能让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肉”,肉类屠宰检疫部门要加大对畜禽屠宰、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每个大型畜禽屠宰、经营企业检疫部门派驻一名监管员,全程跟踪 监管。畜禽检疫部门应设立举报电话,受理对黑屠宰加工点的举报。黑屠宰加工点私屠滥宰现象一经查实,要从严、从重处罚,并在电视等媒体上公开曝光。要真正 从畜禽检疫到流向市场各个环节上层层把关,从源头上控制私屠滥宰现象的发生。
(二)、为了杜绝不安全“小食品”流向市场 ,工商、卫生部门首先加大对生产劣质“小食品”的小工厂、小作坊的监管力度,从原料到生产层层控制,让劣质“小食品”“流产”,阻断货源,切断流通。
(三)、 为了让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菜,农业执法部门要把好蔬菜批发商的进货关,对无国家权威部门对农药、化肥残留量检测报告单的蔬菜一律不许上市,不符合“国家标 准”的更不许出售,已经上市的,一经发现,先是处罚,然后再做销毁处理。我县农业部门也应建立健全农产品农药、化肥残留量检验检测机构,并对蔬菜市场不定 期抽检,对农药、化肥残留量超标的蔬菜责令下架。并从进货到批发到零售各个环节把关,真正净化市民的“菜篮子”。
(四)、 针对生活饮用水安全监管问题,建议水务部门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对县城内供水管线全面检查,对老化、陈旧的管网制定改造方案,有计划地逐年、逐区域逐步 进行改造。及时更换老化的自来水管道,按照国家标准添加氯制剂,对自来水进行消毒处理。要定期开展生活饮用水监测,并及时面向社会公布监测数据,确保让老 百姓吃上“放心水”。
(五)、对食品添加剂的问题,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该列为专项治理。有时添加剂隐藏的特别深,不是专业人员,没有先进的检测设备是很难发现的,因此,加大食品添加剂整治问题势在必行。要加大专业检测人员的培训,增加有关部门检测设备的投入是最可行有效的方法。
(六)、 对我县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首先要动员全民和全社会共同参与,要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 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识别假冒伪劣食品方法,使其没有市场,实现从部门监管到全民监管的转型。
(七)、 对食品从业人员自身管理意识薄弱,对食品安全知识自身掌握不到位,对承担法律责任的认识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要从进一步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入手,并 定期开展,培训结束要进行考试,并与每年一次的许可证检验相结合,考试不合格,不予验证,增强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的自觉性。
(八)、加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进一步理清职责。《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从初级到终端环节的安全监督管理牵涉方面较多,要加强部门联合,确保无缝隙连接,各部门要进一步履行好工作程序和职责,不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现象。
(九)、 继续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建议县政府成立专门的、高于科局规格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抽调各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设立常设机构,承担对全县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任 务。针对工作难点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要抓集中力量综合治理,同时,在软硬件建设上完善基础设施,逐步提高企业达标率,杜绝食物中毒事故,有效控制食源 性疾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注:本文通过县老科协转至县政府主管领导,县政府在县长办公会议,组织工商局、卫生局、药监局、农业局、质监局等有关部门,联合进行了对全县食品加工销售领域2次检查,有效打击了假冒伪劣食品流通和销售,确保了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