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阳光] 130518期 山东省第八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展播(1)

发表日期:2015-09-1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对养牛大户王乐春、养猪、养鸡大户张秀海调查采访后的思考
鉴 于我县第二产业基础较弱,第一产业地少人多,剩余劳动力多、剩余劳动时间多的实际情况,县老科协会同县工商局、县个私协会对养牛大户王乐春,伊拉哈镇黎明 村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猪、养鸡大户张秀海进行了调查采访。通过调查,研究他们的创业、发展、效益、贡献等特点,“窥其一斑,可见全貌”,我们认为对全 县养殖业的发展具有普遍意义,对农民致富奔小康也有现实意义。现将调研后的认识、思考报告如下,仅供县委、县政府参考。
一、王乐春、张秀海等养殖户在县域经济中的特点和作用。
(一)养殖业造就了在改革大潮中急流勇进的王乐春、张秀海。
社 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就是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即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本源,本源 决定本质,本质决定手段和途径。而发展养殖业经济正是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王乐春、张秀海他们十几年的实践,充分验证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是无比英明和正确的。他们市场意识明显,专业特征灵活,劳动价值一路走高。王乐春同志于2007年率先组织成立了嫩江县伊拉哈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集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了产业化经营,与完达山乳业集团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黎明村被列为完达山乳业集团鲜奶生产基地,是场县共建的丰硕成果。王乐春本人经营的奶牛年产量4百吨,一吨效益按3100元计算,年收益达120余万元。张秀海同志育猪2000头,每天出栏20至30头,与仔猪生产互成比例,机械化育蛋鸡3.2万只,每天售鲜蛋45斤,蛋鸡500天淘汰循环。猪、鸡蛋年效益近百万元。
(二)劳动致富的王乐春、张秀海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静 态地看,王乐春、张秀海的收入高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但如果动态地看,把他们放在人们奔“小康”的历史进程中看,它是一个从少数人致富到较多人致 富,将来更多的人致富的过程,它是人们挣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又不仅仅限于部分人致富本身,它还使周围的人看到致富 的希望,起到了示范作用。如果联系分配体制改革的进程看,它打破了“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和格局,形成了一定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促 进市场竞争能力。由王乐春组织成立的嫩江县伊拉哈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覆盖镇直和黎明村、永发村、三星村、兴隆村、红嫩村355个奶牛户,奶牛存栏1100头,年产鲜奶2400吨,被带动的养殖户人均纯收入可增加4000元。雇工20余人,年收入超过当地农民收入7000元的一倍以上。张秀海雇工20余人,年工资2万余元。养殖业的发展,不仅振兴了农村经济,而且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就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三)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了社会财富,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综上论述,我们还可以得出养殖业经济的另一不可忽视的功能,就是把各种潜在的、分散的生产要素集合起来,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为社会创造财富。据统计部门7月报表,全县畜牧业产值达83659万元,税收应在屠宰税、经营税等税种中实现,无疑养殖业的发展对拉动县域经济、涵养税源、增强县域经济实力都是行之有效的。
(四)满足了社会多样化的需要,促进了城乡商品流通。
我 县的猪、牛、羊、鸡、鸭、鹅、鲜蛋、鲜奶、鲜肉,几乎主要靠县内各专业养殖户供应,他们勤劳致富,遵纪守法,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欢迎,这种保证,是国有经济 代替不了的,而人们又离不开的一种经济成份,今后,随着养殖业的档次、规模、结构的提高,必将在经济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由 于养殖业的增加,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玉米种植面积和青储玉米面积亦有增加,改变了过去只种大豆的单一农业,玉米茬口是来年大豆种植的好茬口,可使大 豆增产。玉米杆粉饲料喂奶牛达到过腹增值,奶牛产出的粪尿是优质的肥料,发酵后上到地里减少化肥用量,既能降低种地成本,又改善土地结构,使土质疏松,增 加作物产量,农民增加收入。
总之,养殖业的存在与发展,对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有利的,保障养殖业发展,促进养殖业发展是符合我县县情的,是完全正确的。
二、养殖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纵 观我县养殖业发展的现状,养殖户不用国家投资,他们依靠政策,勤劳致富,已为“富民强县”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与之并存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仍不可忽视。具体表 现为:科技含量低,粗放型管理,商品化、专业化、产业化的程度低下,产出效益低下;信息不灵涉及到发展后劲的问题,我们不能只谈发展就一窝蜂的上,应对国 内乃致世界经济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加快,国界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打破,我们的畜产品不仅谈不上在国际市场而且在国内、省内市场上 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社会经济和经济生活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嫩江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在于农民,农业产业化不发展,高投 入、低产出、高成本、低效益,农民不富裕,必将直接影响其它各个行业的发展,从嫩江县的实际出发,农业产业化的问题是今后发展养殖业的切入点,也是发展养 殖业的重要内涵和外延,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是产业结构重心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继而向第三产业转移牵动的过程,进而实现产业结构 的优化,所以,研究如何推进养殖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使养殖业上规模、上档次,使畜产品实现商品化、专业化是至关重要的;资金不足困扰养殖业的发展,嫩江 县伊拉哈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于今年7月份就制定了“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他们决心抢抓发展机遇,扩大规模,发展绿色养殖,打造嫩江县伊拉哈2000头 奶牛基地,通过实现股份合作经营,增加科技投入,规范化饲养,规范化生产,达到优质高效。紧紧抓住市场对奶牛需求大幅度增长这个有利时机发展壮大自己,这 个规划符合科学发展观,但资金缺口的问题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中蕴含着强烈的发展欲望,缺资金、缺技术、缺场地,这是一个普遍的共性问题。
综上,为进一步推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建议如下:
一 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养殖业的大发展。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经济工作思路清晰,抓得紧、落得实,因此形成 了包括养殖业在内的方兴未艾的发展局面。尽管我县养殖业有了突破性进展,但仍需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民 生,就坚决支持。认识水平的高低是看实践的结果,归根结底还是能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思想解放就是要有胆有识,有胆就是要有新思维,敢闯敢干,有识就是 要有新的招数,新的方法,新的技术,以适应市场条件下的客观要求。养殖业的发展应列入我县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列入考核干部政绩的目标管理之中。要继续优化 环境,在政策扶持和政府服务上有新突破,要随时跟踪国家宏观改革走势,制定更有利于养殖业发展的政策,诸如畜牧部门举办培训班,指导养殖户科学养殖,信息 部门提供准确信息,职能部门提供办理证照的服务,把政府职能定位在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上。
二 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实现龙头带动基地和农户,推进养殖业产业化发展。调整养殖大户的产品内部结构,在保持畜产品充足供给的基础上,注重营养化、多样化, 确实做到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依靠市场,服从市场,争创名牌产品、特色产品、绿色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加速原字号畜产品的增值和转化。要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费用,把科技进步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移和新产品特别是畜产品的精深加工的开发,提高整 个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增加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畜产品的附加值。
三 是继续实行招商引资,大胆引进人才,引进老板。招商引资,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养殖业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造就了畜产品的多样性、丰富性,畜产品资源丰富, 而且品味上乘,对开发商有足够的吸引力;二是大胆引进人才,引进老板。特别是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老板,毋庸置疑,这些老板不但具有现代市场经济意识,而且是 经营管理者和投资主体,引进了老板,同时也就引进了资金、项目,产业升级市场。事实证明,招商引资是引进人才与养殖户,特别是养殖大户共同双赢的有力举 措。同时,引进人才,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几年来,我县城镇环境改造建设工作超常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但全县人民高兴和满意,而且 对县域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拉动作用。因此,加速农村小城镇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吸引人流、物流、资本流,把人才、资金、技术等市场经济条件下稀缺资源 引进来,开发资源,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实现更快的发展。
四是发展养殖业要以人为本。养殖业发展,靠的是人,人是养殖业发展的主体,在有条件的人群中,包括农民,也包括城镇居民,下岗人员、退休、退职人员,鼓励、支持他们从事养殖业经济,虽然他们是分散型的,但积少成多,这无论是对“强县”还是“富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 上,我们认为发展养殖业是强县富民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有利选择之一。研究养殖业存在的必然性、必要性,研究如何发展养殖业,对确保实现我县经济 社会发展,对加快建设综合经济实力强县,都是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上述观点,仅仅是我们调研组的观点,由于理论水平低,观点难免有不妥之处,请予批 评指正。
 
 
嫩江县老科协工商局分会
陈永奎  高明  陈墨林
2011年6月28日